如果我們能定期檢視、釐清生命中最優先的要務,肯定就能更清楚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需要看到什麼。
常常我們會忙於工作,家庭,學業,事業,愛情,友情,網路世界,從未真的靜下心去探索"自己"需要什模。
為何此刻的自己焦慮不勘,情緒不穩定,沒自信,沒動力,找不到人生目標?
的確我可以選擇忽略訊息,但第一次用這種方式跟他人聊天,覺得有趣,也喜歡過他,覺得有機會,後來漸漸發覺他講的全是他過去所看過的內容跟內心的委屈以及心中的慾望,裡面當然也有他媽他其他認識的人在表達意思,每個人都在猜我在想什麼🤔,我也在看你們表演~有你妹,有你朋友也在裡面,各說各的,也謝謝你們在我無聊時給我看有趣的影片,謝了,但我發覺自己太常用眼睛了,啟點文學到滿有用的,想休息一陣子了。
前無古人,後無來著,所以我自卑什麼?
但也學到一件事,只看圖來猜,真不好溝通,好的溝通是門學問。
三步驟清理內心噪音,追尋你的渴望 (方法取自天下雜誌)
但問題是我們總是如此忙碌,習慣讓自己的潛意識決定應該注意哪些東西。我們變得安逸、過於懶惰,忘了追尋能讓我們達成人生目標的東西。
不過,只要你意識到自己有股欲望,想要創造出有意義的生活時,就能採取下一個步驟,設定你的大腦,尋找能讓人生真正加值的東西。
但大腦這股威力強大的掃瞄機制,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允許自己心中不斷播放潛意識錄音帶。這捲錄音帶中可能錄有遠自童年時期存留至今的負面訊息,這些負面訊息往往也會影響我們抉擇時的自動導航機制。比方說,你可能會聽到:
「你不夠聰明,幹嘛還要去做那件事?」,或是
「好事不會發生在你身上的,你還要努力!」
「我跟你之間有代溝」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即便當你已經全然覺醒、不再相信這些話,但潛意識錄音帶仍可能會持續播放這些負面錄音。但你可以重新錄音:你需要的是花一點時間,重新打造核心信仰,而這種努力是值的。
我們可以用「想、寫、做」三步驟,來重新設定網狀啟動系統。用一句話解釋,就是「思考什麼事對你最有意義,然後將想法轉換成文字,最後就得付諸實現。」由於語言在我們體驗有意識的覺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人員已經發現,潛意識思考與有意識的思考,兩者極為不同。而潛意識思考是感官的知覺,有意識的思考則被認為是有架構的文字與言語。因此,透過「想、寫、做」這個流程,能讓我們更清楚注意到我們想留意的東西,不錯過人生的真正渴望。
不要拿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
我心目中成功的人的定義。
就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且認清過去自己所犯的錯誤並改進。
然後找到屬於"自己"跟"人生"的平衡點。
我不想到老了才後悔自己是個不認識自己的人。
渾渾噩噩的過一生。
庸庸碌碌的過一生。
留言列表